农耕知识
宁夏农垦滴灌水肥一体化冬小麦、小黑麦越冬管理指导意见
为做好冬小麦、小黑麦越冬期田间管理,夯实优质高产基础,结合当前苗情、土壤墒情和气候特点,遵循“因地因苗、分类管理、控旺促壮、抗逆保丰”的技术路径,确保麦苗构建合理群体、稳健生长,制定本指导意见。

一、开展苗情调查,明确苗情分类
加强苗情监测调查,明确苗情分类,因苗施策,为越冬至返青期管理奠定基础。
(一)一类苗(壮苗)
1.判定标准:出苗率≥90%,苗高14~16cm,叶龄5~6片,单株分蘖2~3个,单株次生根5~7条,亩总茎蘖数60~80万株。群体均匀,无弱苗、病苗,根系下扎较深,抗寒能力强。
2.管理方向:以“稳”为主,聚焦保墒控旺。避免冬前过量水肥导致麦苗旺长,消耗养分,为春季稳健生长和分蘖成穗储备能量。
(二)二类苗(中等苗)
1.判定标准:出苗率80%~90%,苗高12~14cm,叶龄4~5片,单株分蘖1~2个,单株次生根3~5条,亩总茎蘖数40~60万株。群体较均匀,部分植株生长略弱,抗寒能力中等。
2.管理方向:“促稳结合”,通过科学水肥管理、及时镇压等措施,促进根系生长,增强抗寒能力,缩小与一类苗的差距,优化越冬后群体结构。
(三)三类苗(弱苗)
1.判定标准:出苗率<80%,苗高<12cm,叶龄≤4片,单株分蘖0~1个,次生根<3条,亩总茎蘖数<40万株。群体不均匀,存在缺苗断垄现象,部分植株叶片发黄,抗寒能力弱。
2.管理方向:以“促壮”为目标,强化补水补肥,促进根系和植株生长,增加分蘖数量,提升抗逆能力,减少缺苗断垄影响。
二、适时适墒镇压,提墒保墒增温
冬灌至返青期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适墒镇压,0~5cm土层形成2~3cm干土层时进行镇压,选用滚动式镇压器,避免对麦苗造成机械损伤,通过镇压提升土壤保墒增温效果。
三、科学水肥管理,控旺促弱提质
结合苗情分类,加强冬前及返青期水肥管理。
(一)冬前水肥管理
1.灌水:冬前灌好越冬水,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~5℃时进行冬灌,冬灌水初来时和土壤封冻前各进行一次滴灌(单次12小时左右,水量45~55m³/亩),替代传统漫灌,确保土壤墒情满足次年返青需求。
2.施肥:若播种时种肥使用量充足(10~20kg/亩),壮苗冬前可不施肥,弱苗可结合冬灌追施肥,施肥量为N:2~3kg/亩,P2O5 0.5~1kg/亩,K2O 0.5~1kg/亩。
(二)返青期水肥管理
返青后早灌头水,一般在春季日平均温度稳定在5℃以上,麦苗开始返青生长时施用,通常在3月中旬左右。每亩追施N 3~4kg/亩、P2O5 1~2kg/亩,K2O 1~2kg/亩,滴灌水量30方/亩左右,以土壤达到湿润状态即可,避免出现明水。弱苗以“促壮”为主,每亩可适当增加3~5 kg生物菌肥,同时追加每亩追加N 0.5~1kg/亩,促进弱苗转化,增加有效分蘖。
四、强化系统管理,保障运行安全
越冬结束后做好维护、排水、蓄水储备等工作,为返青期及时滴水做好保障。
(一)全面检修维护灌溉系统
灌溉季结束后需全面维护滴灌系统:水源设施应清理引水渠、沉沙池杂物,蓄水池淤积≥0.5m时及时清淤;首部设备需由专业人员检修水泵、电控系统、过滤器(叠片过滤器清洗晾干,砂石过滤器补足滤料、需要更换滤料的要及时更换)及施肥系统(清除残液和外部肥料结晶);管道系统有条件的进行高压分组冲洗主管、分干管、出水栓,排空存水并保持阀门开启防冻;智能设备应拆卸电磁阀、智墒等自动化设备登记并入库保管,来年启用前需调试运行并更换故障部件,确保系统正常运转。采用地下滴灌的田块在冬灌时应对田间滴灌带进行检查,有破损情况要标记位置,便于次年巡检。
(二)蓄水池及时蓄水
冬灌结束后,对于春水调配存在滞后风险的区域,应利用冬季低温蒸发量小的特点及时蓄水,保障越冬作物返青期对水分的需求,缓解春季灌溉高峰期水源紧张问题。(宁夏农垦农技推广服务中心)
